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急救心肺复苏效果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心肺复苏(CPR)技术50年来进展不大,可以肯定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对心跳骤停患者有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为2004年9月一2009年10月某市各急救网络医院院前和急诊科进行过心肺复苏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

1.2诊断标准

1.2.1心肺复苏成功并生存①心跳恢复;②面色(口唇)由发给转为红润;③出现自主呼吸(规则或不规则呼吸),或由机械通气心跳恢复正常,经皮测血氧饱和度大于95%;④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应或眼球活动。

1.2.2恢复自主循环(ROSC)可探测到的脉搏和灌注节律维持5 min以上。

1.3调查内容和方法

        设计《心肺复苏观察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因,有无第一目击者急救,复苏术前心脏停搏时问,CPR前ECG图,按压呼吸比,电击除颤次数和能量,肾上腺素等药物用量。

1.4统计学方法

        用EpiDala建立数据库,每份调查表格由2人分别录入并比较纠错,以保证输入数据的正确性。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复苏效果构成比分布差异采用X²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性别患者的心肺复苏效果

        共收集了2288例患者资料,其中经院前急救患者1376例,经急诊科急救患者935例(部分有院前急救记录),经住院急救患者27例。院前急救中女性患者急救效果优于男性,但在急诊科急救中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不同年龄患者的CPR效果

       有年龄记录的患者2054例,占所有患者的89.77%最小4h,最大98岁,平均年龄45岁。仅在院前急救有年龄记录的患者1180例,平均(40.667±24.427 )岁;经急诊科急救有年龄记载患者848例,平均(35.630±22.256 )岁;以院前组年龄为高(t=4.827 88 , P=0.000) 。

2.3第一目击者急救

        在1376例呼吸心跳骤停院前急救患者中,有第一目击者急救者218例(15.84%)。院前和急诊科急救复苏效果均显示出目击者急救的作用,均以有第一目击者急救组ROSC或生存到院/入院率为高,有或无第一目击者急救复苏效果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人工通气方法

        根据不同通气方法抢救结果,院前用不同通气方法复苏结果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以气管插管组生存到院和ROSC率最高;急诊科用不同通气方法复苏结果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3) 。

2.5电击对患者复苏效果的影响

        院前CPR前无记载ECG(P=0.063) , VF(P=0.075) ,PEA(P=0.867)组患者是否进行电击复苏效果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否电击对心脏静比组复苏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接受电击者生存到院和ROSC为高。急诊科复苏术前无记载ECG组(P=0.588)和VF组((P=1)患者是否进行电击复苏效果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否电击对PEA组(P=0.004)和心脏静比组(P=0.000)复苏效果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接受电击者生存到院和ROSC为高。

3讨论

        院前复苏生存到院率为6.47%,高于南充的5.20%和上海的3.43%。保持较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原因与急救网点多、急救半径小、反应时问快有关。本组患者平均年龄(38.60±23.67)岁,低于上海的69.80岁和75.3岁、西安的56.4岁。仅在院前急救患者平均(40.667±24.430)岁,经急诊科急救患者平均(35.63±22.26)岁(X²=4.82788 ,P=0.000),说明有机会生存到医院的患者较年轻。

        院前和急诊科急救复苏效果均显示出第一目击者急救的作用,均以有第一目击者急救组ROSC或生存到院/入院率为高。院前第一目击者急救率为15.84%(218/1376),低于洛杉矶的36%和美加5市平均值26%。另外,人工通气方法和电击对患者复苏效果等的影响效果也是有关的。在院前急救中显示出,女性CA患者CPR效果好于男性,不同年龄组问CPR效果有差别,以1岁以内组效果最差,81岁以上组次之,以13-19岁组效果最好。CPR前CA时问对预后有重要影响,院前组生存率低于急诊科组,但其CPR前CA时问长于急诊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