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中医院校心肺复苏教学不足及改进方法浅探

心肺复苏术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并熟练应用的技能之一,也是医学院校学生重点学习和考核的临床技能之一。在中医院校的临床医学课程中,将其设置于《中医急诊内科学》、《中西医结合急诊内科学》或《中医急诊学》的教学范围内。笔者连续四年担任本课程临床模拟练习的带教老师,并于2009年担任本校(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心肺复苏术的主考官,在此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目前教学的不足之处。
1目前教学不足之处
(1)覆盖学生范围偏窄。我校本科生中,《中医急诊内科学》属于选修课范畴,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选修此门课,这就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接受正确的心肺复苏理论学习,实习之前也缺少系统规范的心肺复苏操作培训。而与之相反的是,毕业临床技能考核及今后的行医生涯中,心肺复苏术却是人人必考,随时可能应用的技能。此项不足,造成了很多学生在考核前只能凭想象或者简单的视频来进行学习,考核必然无法通过,而真正到了临床,突然遇到心跳骤停,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时候,就手忙脚乱,胡做一气。
(2)课时数偏少。心肺复苏术是临床上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其中各种动作,各个步骤的细节问题颇多,要熟练的掌握和应用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正规训练才有可能做到。反观教学安排,心脏骤停及心肺复苏术的总课时也仅有6个课时,其中包括了理论课及模拟练习。这短短的6个课时,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没有办法从机理上进行深入阐述,没有时间纠正学生们各种操作细节上的错误,学生也无法深入理解、记忆和熟练掌握。另一方面,中医院校学生,西医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很多学生在不足的课时教学中,根本无法理解心肺复苏术的一些基本机理和原则,这样必然是无法牢固掌握这门技术的。
(3)教学内容不统一。心肺复苏术有多种版本的指南,常用的如《中国心肺复苏指南》, 《2005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0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等。各种教材所参照版本不同,讲述内容也就不统一。这样造成了不同班级,不同院系学生所接受的知识相差甚远。关于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的比例,有的教师传授的是30: 2,而有的教师教的却是15: 2的标准;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在判断患者意识的过程中按压患者人中,而有的教师却认为不需要这一步。
(4)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心肺复苏操作带教的教师有相当部分并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虽然基本上对理论知识均能掌握,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能保证动作的规范到位。学生在学习时基本是一个模仿的过程,老师错误的动作在第一次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后要纠正就非常困难了。
(5)教学方法较单一。心肺复苏术是一项操作技术,单纯的理论讲授和学习是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的。只有在了解各个动作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才可能达到熟能生巧,牢记于心。课程设置中,部分班级学生没有临床技能模拟课,仅仅是接受数个课时的理论讲授,这样学生是不太可能达到要求的。
2改进方法
(1)提高对心肺复苏术的重视,扩大授课覆盖范围。在欧美发达国家,院前心肺复苏术已作为一项技能开始推行全民普及。反观我国,却连医学院校学生都有相当大部分没有系统学习过该技术,差距之大,令人担忧。笔者认为,无论何种专科,无论何种学历层次,所有医学院校学生均应接受该技术的正规培训和训练。这首先需要教育管理部门提高对心肺复苏术的重视程度,扩大授课的覆盖范围,逐步做到全面覆盖所有班级,所有学生。
(2)适当增加课时数。足够的课时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走马观花,必然只能流于皮毛。增加心肺复苏术的课时数,尤其是临床模拟训练的时间,以便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深入讲解和示范,也有利于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反复练习。
(3)规范教学内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管理部门应该统一各院系、各班种的教材,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培训材料,应尽量根据最权威、最新的医学理论,编订统一的教材。做到每个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正确和统一的。
(4)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提高教师水平。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教师动作错误,学生自然无法学到正确的操作。应该选定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理论扎实、操作规范的优秀教师作为培训师资,首先对他们进行培训,然后再由这批教师对学生们进行带教,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到正确规范的操作技能。同时,也要注意定期对这些教师进行再培训和考核,保证不会因为技术的生疏而影响教学质量。
(5)改进教学方法。应该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操作技能类的知识点,需要特别重视实际操作训练。单纯的文字描述,其留给学生的印象远远比不上在一个模型上的练习来得深刻。更进一步,若结合PBL教学、情境式模拟教学等,则更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这门操作技能。已有同道对PBL教学法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有同道经过研究对比,发现PBL结合情景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西方国家,以心肺复苏术为主的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推广和普及,往往成为该城市和国家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对全社会大力开展急救培训,是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重要方法。我国这方面起步较晚,1987年,中国国家卫生部、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商业部、中国民航总局、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红十字总会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训练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对交通、治安、消防和派出所干警、列车员、民航机组人员、司机等可能成为目击现场第一人的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术培训。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心肺复苏术更是应该重点掌握的临床基本技能之一。对心肺复苏术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行探讨并不断改进,既能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也有助于提高我国心肺复苏术普及率乃至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请您留言

感谢您的关注,当前客服人员不在线,请填写一下您的信息,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

提交
客服中心
客服一:点击这里
客服二:点击这里
咨询电话:021-36355733
021-36355776
18221282958
产品列表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