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有效方法,其中药物复苏是极其重要的部分。笔者于2006-2010年开展了心肺复苏中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联合应用的临床观察,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2月-2010年5月本院收治的心跳骤停患者103例,男62例,女41例,年龄23-91岁,平均63.7岁。发病原因包括:冠心病31例、脑血管意外26例、重型颅脑损伤13例、消化道出血7例、急性药物中毒6例、休克5例、肺源性心脏病4例、尿毒症3例、电击伤1例、不明原因猝死7例。将103例患者随机分为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对照组)51例和肾上腺素联合垂体后叶素组(治疗组)5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原因、发病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肾上腺素1 mg静脉推注,每3-5分钟重复上述剂量,直至自主心律恢复或终比抢救。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40 U静脉推注,每3-5分钟重复上述剂量,直至自主心律恢复或终止抢救两组患者其他抢救措施如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相同。
1.3判断标准
有效标准:心电由静比或室颤转为窦性心律、交界性心律甚至房颤、房扑等自主心律,并且终比胸外心脏按压后心率>80/min,大动脉搏动可触及,血压>80/60mmHg,面色及口唇由发绀转为红润,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恢复。存活标准:自主心律、自主呼吸和意识基本恢复到心跳停止前水平,存活出院。终止复苏标准:采用各种措施抢救30 min以上仍无自主循环出现,则终止复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心肺复苏有效率及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对照组终止复苏28例,治疗组终止复苏7例。
3讨论
长期以来肾上腺素都是心肺复苏的首选用药,它是肾上腺素能α及β受体兴奋剂,兴奋α受体可以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并升高主动脉舒张压;兴奋β受体可以增加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但是,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抢救成功率不高,即使增加剂量也并不能提高复苏的成功率,不能改善复苏成功者的神经功能,反而会加重复苏后心功能不全,不利于患者长期存活率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及预后。
垂体后叶素为脑垂体后叶分泌的水溶性成分,内含缩宫素和血管加压素。其中血管加压素是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的一种激素,有抗利尿、强烈收缩外周血管、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等多种作用。有研究表明,心肺复苏患者的血液中内源性血管加压素的浓度增高,复苏成功者增高尤其明显,这表明在心肺复苏中血管加压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外源性血管加压素可能对心脏骤停患者有益。其作用机制可能是:①血管加压素可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皮质醇生成增加,这与自主循环恢复密切相关;②血管加压素优先收缩皮肤、四肢、躯体等外周血管,以保证心肺复苏时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有利于心肺复苏的成功和复苏后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的稳定;③在心脏骤停后出现严重酸中毒时,血管加压素仍能持续造成血管收缩,不会激动β受体,不会增加心肌耗氧。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心肺复苏中,联合应用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复苏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用肾上腺素组。在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中,临床医师应考虑将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联合应用,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