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可随时随地发生,面对心脏骤停唯一有效的是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与心血管病急救指南》的发表,显示了心肺复苏技术已取得显著的进步。对每个医生来说,掌握心肺复苏术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与心血管病急救指南》发表至今已近5年,乡镇医师长期工作在乡镇一级卫生机构,面对广大的基层群众,他们对心肺复苏技能的掌握情况如何,关系到基层心肺骤停救治,通过对笔者所在市乡镇医院部分医师的培训调查,来探讨目前乡镇医院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术掌握的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对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笔者所在市91家乡镇卫生院的232名医师进行调查。年龄最小25岁,最大48岁;专业:内科67名,外科42名,全科123名;学历:大专42名,中专190名。
1. 2方法以《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 为指导,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包含;(1)个人基本情况;(2)CPR知识及技能:急救第一时间,“生存链”的知晓率,关于判断意识、呼吸及循环的方法,开放气道,实施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方法,电除颤方法及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方法,抢救中静脉选择的原则,心肺复苏中一线药物用法的掌握情况;(3)CPR的学习现状及需求。培训前填写调查问卷,然后采用多媒体教学、心肺复苏教学模拟人现场操作示范及分组操作培训后,再次问卷调查。
1. 3统计学处理调查结果应用SPSS 10.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分析,其结果以构成比表示,并采用X²检验,取显著差异水平P值为0.01,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2份,收回232份,其中有效问卷228份,有效率98.3 %。从调查结果看,基层医务人员现场复苏急救意识差,2005年心肺复苏知识匾乏,对心肺复苏技能掌握差,除了判断意识的方法的知晓率(68.4%)稍高外,其余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知晓率均很低。进行培训前被调查基层医务人员中只有41. 6%通过不同途径学习、了解《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的知识,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教科书,其次是网络,没有经过专题的培训。基层医师学习CPR的兴趣很高,绝大多数(92.4%)希望能参加专题培训。通过此次CPR专题培训,被调查人员在培训后对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的知晓率显著提高(P<0.001),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见表1。3讨论
3. 1乡镇医师心肺复苏现状
3.1.1乡镇医师CPR知识缺乏和老化调查显示,乡镇医师心肺复苏急救意识淡薄,知道急救第一时间及生命链的分别为34. 2% ,27. 2%,大多数乡镇医师缺乏现场急救意识。对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知识知晓率差,对心肺复苏最基本的畅通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方法掌握率均较低,对通气按压比、按压频率有不少人还按照既往的老标准进行。室颤是心肺骤停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电除颤是室颤现场急救最有效的措施,但电除颤技能的掌握率极低(22.8%)。简易呼吸器在心肺复苏尤其是院前急救时,可替代气管插管,也是心肺复苏现场急救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知晓率只有18. 4% ,100%不能正确使用。关于心肺复苏时一线药物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的用法,只有47. 4%的人知道,还有人使用“心三联”,乡镇医师CPR知识非常陈旧,没有得到及时更新。
3. 1. 2 CPR知识缺乏的因素乡镇医师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的缺乏,关键在于相关部门未重视乡镇医师继续教育培训,对心肺复苏技能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培训及考核机制。被调查人员中仅有41. 6%通过教科书、网络了解2005年心肺复苏知识,缺乏系统、规范的心肺复苏培训和考核。
3. 2加强乡镇医师的心肺复苏培训
3. 2. 1提高认识,明确学习CPR的重要性心肺骤停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危及生命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心肺骤停至脑部缺氧4-6min即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心肺骤停患者能否及时、有效地进行CPR技术,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和保护脑功能是首要和关键的急救措施之一。新的急救体系提出了“急救社会化,抢救现场化,知识普及化。有研究证明,实现了急救社会化的欧美国家,每天有100多人幸免于死亡。但长期以来心肺复苏技术未得到足够普及和重视,使得我国心肺复苏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我们的医师队伍对心肺复苏技能的掌握尚且如此不尽人意,更不用说向社会及全民推广心肺复苏技能。工作在基层的乡镇医务人员面对广大的患者,他们对CPR技能的掌握情况如何,能否及时、有效地现场实施CPR,直接关系到心肺骤停患者的预后。因此,要求乡镇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正确、有效地实施心肺复苏技能,才能有效提高心肺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在提高自身急救知识技能的同时,普及CPR知识,提高公众的CPR意识和技能,让更多的人获益。
3.2.2重视及建立CPR规范化培训和考核的模式
乡镇医师心肺复苏现状堪忧,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关键在于对乡镇医师的继续教育不重视,没有进行规范培训及考核。加强乡镇医师的继续教育,加大培训力度,开展CPR的专题培训,采取讲课、操作培训、情景摸拟、操作比赛等方式进行培训,尤其要重视实战操作培训,有效提高乡镇医务工作者心肺复苏实战能力。另外,大多数研究证明,对CPR培训后的掌握程度及持久性很差,许多除急救科外的医务人员对CPR的知识和技能逐渐淡忘,导致遇到心肺复苏患者时很难准确有效地实施CPR,影响抢救效果。因此还要重视建立定期复训和考核的机制,防止因对知识的遗忘和缺乏后期的继续教育,使CPR知识不能真正被掌握。同时加强监督、考核机制,依靠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干预,心肺复苏技能考核合格作为上岗的必需条件,建立一个稳定的CPR规范化培训及考核的模式,形成培训一考核一复训一考核的有效运行模式,以不断提高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提高心肺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