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急诊科医学生在心肺复苏教学中常见错误及解决办法

心肺复苏术是最基本的急救技术,熟练掌握这项技能对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及提高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率及存活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是医学生在实习阶段必须掌握的重要临床技能之一。笔者在教学中观察到学生一些常见错误做如下归纳总结,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求得与同仁交流。
1判断意识不得当
1. 1常见错误
判断患者意识时用力摇晃患者身体。
1. 2正确方法
对意识评估时应向学生强调要“轻拍重喊”。在患者耳边大声呼唤“喂!您怎么啦?”轻拍患者的面颊或肩部,患者无反应,可判断意识丧失,应高声呼救:“快来人!救命啊!”。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在进行心肺复苏前通过呼救或拨打急救电话求救的必要性,以便120救护人员及时到达,尽早启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以免使“生存链”即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复苏、早期心脏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四个环节终止在第一个环节上。
2判断呼吸、脉搏方法不准确
2. 1常见错误
判断呼吸时学生只象征性地简单听患者口、鼻有无呼吸的气流声;触摸颈动脉位置方法不准确。
2. 2正确方法
2. 2. 1判断有无自主呼吸
向学生强调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听患者口、鼻有无呼吸的气流声;施救者用面颊感觉有无气流的吹拂感。判断有无呼吸要在3~5S内完成。对于偶尔有1次叹气样呼吸的患者视同无呼吸处理,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2. 2. 2判断颈动脉有无搏动
施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保持头部后仰的同时,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尖并拢,置于患者的喉部,平喉结向一侧颈部滑动到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凹陷处。
2. 3注意事项
触摸颈动脉时间应该5-10s。触摸要轻柔,以免刺激颈动脉窦致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停止。为判断准确,应先后触摸双侧颈动脉,但切不可两侧同时触摸。
3开放气道方法不得当
3. 1常见错误
最常见的错误是心肺复苏中气道未打开或开放不够。
3. 2正确操作方法
开放气道常用仰头举颊法:施救者将一手掌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靠近颊部的下领骨下方,将颊部向前抬起,帮助头部后仰,气道开放。拇指可轻牵下唇,使口微微张开。
3. 3注意事项
①食指和中指尖不能深压颊下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②不能过度提举下颊,以免口腔闭合;③头部后仰的程度是以下领角与耳垂间连线与地面垂直为正确位置;①应注意清除口腔内异物或呕吐物;⑤开放气道要在3 ~5s内完成;⑥在心肺复苏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气道通畅。
4胸外心脏按压方法不正确
4. 1常见错误
①按压部位不正确:主要表现为双手手指和手掌都紧贴胸壁,使力的作用点不在胸骨上。定位不准确或虽定位准确,但按压后放松时手掌根部离开胸骨,使按压点移位。②按压方式不正确:主要表现为按压时呈冲击式(骤然猛压)、揉面式、摇摆式、搓搓板式等,力量方面女医学生易偏小,男医学生易偏大。按压效果差,并且容易造成损伤。③按压节律不正确:主要表现为忽快忽慢,频率过快或过慢。①按压方向不正确:主要表现为按压时施力不垂直,压力分散。
4. 2正确方法
①按压部位:准确的按压部位在胸骨的中1 /3段与下1 /3段的交界处。②正确有效的按压技术与要求:按压深度4-5CM,每次按压后,要全部放松,使胸部恢复其正常位;放松时,手掌根不可离开胸壁;按压频率为100次/min;按压与放松时间要相等。
4. 3注意事项
①按压部位要准确。②按压姿势要正确。肘关节伸直,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垂直向下按压,手指不应加压于患者胸部,放松时掌根不离开胸壁。③按压应平稳、规律,用力要均匀、适度。按压与放松时间应相等。①为避免按压时呕吐物反流至气管,患者头部应适当放低。⑤心脏按压必须同时配合人工呼吸。⑥操作过程中,救护人员替换,不得使复苏抢救中断时间超过5~7s。但胸外心脏按压最好一人坚持10-15min,不要换人过勤。⑦按压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判断效果。
    心肺复苏是临床医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急救技术,是医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医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心肺复苏术,在临床教学中要不断地发现问题进行总结,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正规有效的心肺复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