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prehospital care)也称院外急救(outhospital care),是指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包括现场抢救、途中监护和运输等环节。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首发环节,主要包括四层含义:患者发病地点在医院以外,急救的时间是在进入医院以前;患者病情紧急、严重,必须进行及时抢救;院前急救是患者进入医院以前的初期救治,而不是救治的全过程;经抢救的患者需要及时、安全地输送到医院进行延续、系统救治。院前急救主要和经常性的任务是应对平时的呼救患者,呼救患者一般分两种类型:一类为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患者,称为危重患者或急救患者,如心肌梗死、窒息、体克等,对此类患者必须进行现场抢救的目的是挽救患者生命或维持其生命体征;一类为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尚无生命危险的患者,如骨折、急腹症、重症哮喘等,称为急诊患者,现场处理的目的是稳定病情、减轻患者在运送过程中的痛苦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
院前急救的主要目的是“救命”而不是“治病”,以维持生命与对症治疗为主,最大限度地救护伤病员、降低死亡率、减轻伤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是:①遇到意外伤害发生时,要保持镇静,并设法维持好现场秩序,迅速判明需要急救的地点、事件和人数;②如发生意外而现场无人时,应向周围大声呼救,请求来人帮助或设法联系有关部门,不要单独留下伤病员无人照管;③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伤”的原则开展工作;④采取行之有效的现场急救措施,早呼救、早心肺复苏、早实施急救技术;⑤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布用绿、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死亡人员作出标志;⑥在急救的同时,注意保护自己免受伤害;⑦对伤情稳定,估计转运途中不会加重伤情的伤病员,迅速组织人力,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分别转运到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⑧现场抢救一切行动必须服从有关领导的统一指挥,大批伤病员,在多人抢救时,应听从最高职称医生指挥;⑨遇到严重事故、灾害或中毒时,除急救呼叫外,还应立即向有关政府、卫生、防疫、公安、新闻媒介等部门报告。
2院前急救工作程序
一次完整的院前急救包括以下过程:伤病员或目击者呼救、急救中心接受呼救和调度出车、急救人员上救护车出动、救护车行驶到达现场、急救人员接近伤病员、对伤病员的现场诊治、把伤病员搬运至救护车、转送医院行驶及途中的监护、抵达医院交接、急救人员向调度汇报完成任务及救护车返回。院前急救流程见图1。院前急救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2. 1现场急救和呼救
在急、危、重伤患者的发病或受到伤害的现场,第一个发现者是患者自己,其次是在现场的其他人。现场仅有患者本人,应及时向周围人呼叫,请求援助,并尽可能地采取自救措施。其他人发现患者后,应主动迅速地赶到患者身边,边询问检查患者病情,边进行急救呼救。大型灾害发生时,现场的人可能都是受伤者,在进行呼救的同时应积极开展自救互救。
现场抢救阶段主要有三个内容:一是评估病情;二是实施抢救;三是稳定病情。这三个内容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危重伤病员,常需要一边评估,一边抢救,一边稳定病情,即对己存在的或潜在的威肋、患者生命的各种病情进行及时的发现和处理。
2.1.1现场观察,保证安全
当院前急救医生面对意外事故时,首先应观察现场环境,有无危险存在,同时寻找患者受伤害的线索,这对判断伤情很有必要。如现场仍有危险,应先除去危及在场人员生命或影响救治的因素,再进行救治,确保伤者和救援人员的安全。
2. 1.2病情评估及救治
①全面的询问病史后综合所有临床资料做出诊断或推断;②对急症患者首先是掌握生命体征,先救命后治病,一边稳定生命指征,一边确定诊断;③急救医生首先应对伤病员进行一次基本检查,判断是否有致命的伤情:判断意识清醒程度、判断气道是否通畅、判断是否有呼吸、判断是否有脉搏;④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吸氧、复苏器人工呼吸、心脏除颤、止血等抢救措施。
2.1.3急救呼救
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呼叫周围的人给予帮助,二是对专业院前急救单位进行呼救。正确的呼救方法包括:伤病员的主要病情、发现地点(有醒目的标志)、联系电话、救护车等候地点、现场周围情况、重大意外事故须报告伤病员人数、伤害性质、伤病情况等。
2. 2搬运
搬运是转运患者的重要一环,搬运方法正确,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不加重病情;如果搬运方法不得当,可能加重病情,增加患者的痛苦。搬运患者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搬运经过通道情况决定搬运的方法和体位;②担架搬运时一般患者脚向前,头向后,医务人员应在担架的后侧,以利于观察病情,且不影响抬担架人员的视线;③患者一旦上了担架,不要再轻易更换,以免增加患者不必要的损伤和痛苦;④担架上救护车时,一般患者的头向前,减少行进间对头部的颠簸并利于病情的观察;⑤在搬运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意外情况,随时停车进行处理。
2. 3转送
转送阶段是指患者抬上救护车后运输到医院的过程。途中应继续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救治。途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途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②延续现场急救中的治疗,如给氧、输液给药等;③如病情突然发生变化,应立即给予处理,为了操作方便必要时停车处理;④抓紧患者病情稳定时的空隙时间,进行病历书写。
2. 4抵达医院
抵达医院阶段包括两个内容:把患者从急救运输工具搬运到医院急诊室;与值班医生进行交班。
3院前急救人员应掌握的医疗技术
左心衰竭的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严重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的抢救;心电监护、除颤、体外无创起搏;大咯血的抢救;开放性气胸的抢救;严重哮喘的抢救;呼吸衰竭、呼吸骤停的抢救;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使用;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急性脑血管病的抢救;癫痈发作的抢救;急腹症的紧急处理;软组织伤的止血、包扎;各类骨折的固定、搬运;烧伤的抢救;正常分娩接生术;小儿惊厥的抢救;各种传染病的转运;各种体克的抢救;昏迷的抢救;各种中毒的抢救;溺水、触电、中暑的抢救;精神病发作的紧急处理。
4院前急救的必备条件
4. 1健全急救网络
建立院前急救的组织系统和组织机构,县市级以上地区要建立急救医疗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本地区的医疗急救工作。我国目前通常由急救中心、急救站组成急救网络,急救中心是最高指挥者,按区域又组成急救站(或急救分中心及急救站)。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前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了院前急救的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结合我国国情,城市急救半径应在5km以内,农村急救半径应在15km以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指从医疗急救呼救开始,到急救单元抵达现场并展开抢救所需要的时间,包括通讯时间、出发时间、到达现场途中时间、到达患者身边时间,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为巧分钟。急救半径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反映院前急救质量最为重要的指标。
4. 2通讯
健全而灵敏的通讯指挥机构是提高急救应急能力的基础,畅通的通讯指挥系统为现场急救、安全转运及医院及时地接诊伤病员建立了一条绿色通道。通讯网络由3个方面构成:市民与急救中心(站)的联络;急救中心(站)与所属分中心(站)、救护车、急救医院的联络,即EMSS内部的联络;中心(站)与上级领导、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救灾系统的联络。
4. 3运输工具
急救运输工具使急救工作更加行动迅速、抢救及时。急救车内应配备除颤器、临时起搏器、呼吸机、氧气、心电图机、多种夹板、多功能担架、缝合包、产包、输液装置及其液体、各种抢救药品等。救护车均有统一外观,更易辨认。发达城市更配备了救护直升机。特殊情况下,各级政府和急救医疗指挥系统有权调动本地区各部门和个体运输工具。急救运输工具和急救设备、药品应制定管理措施,及时进行检查、修理、更换。
4. 4急救人员
院前急救人员要求应有临床经验丰富、应急能力强、急救操作熟练、基本功扎实、独立工作能力强、身体素质好并热爱急救事业的人员担任。以急诊、内科、外科医生和护士为主。院前急救人员要求固定,定期培训、演练,提高抢救水平和应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