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J50 高级人体气管插管训练模型
↓点击下图了解产品详情↓
YJ/J5S 电子人体气管插管模型
↓点击下图了解产品详情↓
YJ/J55 高级多功能气道管理模型
↓点击下图了解产品详情↓
相关新闻:
气管插管的固定,气管插管选择采用柔韧度较好的气管插管,以免在翻转过程中插管打折,对患者造成损伤。在常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基础上作出以下改进:常规气管插管用3M胶布固定于两侧脸颊,俯卧位通气时3M胶布延长至耳前,以免俯卧位时患者口腔分泌物增多而使得3M胶布脱落;常规气管插管固定时纱带固定系结于一侧脸颊,俯卧位通气时纱带系结于枕后,一方面可以避免头部侧放时系结对脸颊皮肤的压伤,另一方面系结于后枕部可以在患者处于俯卧位时根据评估随时调节纱带的长度,以确保气管插管的妥善固定。2.2气囊管理仰卧位时根据患者机械通气压力,一般维持气囊压力在最小封闭压力,即20~30cmH2O。行俯卧位通气进行体位改变前监测气囊压力,维持气囊压力在30cmH2O,预防气管插管的脱出和移位。气道管理患者仰卧位时,为防止发生误吸,无禁忌证时,一般抬高床头20~30°,俯卧位通气时,我科采用斜坡卧位,可减少患者呛咳时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进入气道的发生率。患者俯卧位通气时,口腔分泌物及痰液外流较多,我科采用持续低负压吸引,不仅能保持患者口腔内清洁,避免患者口唇及脸颊皮肤因分泌物浸渍而出现破损,又能减轻护士护理工作。具体操作要点:将一次性吸痰管连接负压装置,调节负压为80~100mmHg,将一次性吸痰管插入牙垫中央的孔,插入深度视患者情况调节,一般为3~4cm,不宜插入过深,以免引起患者不适、口腔黏膜破损及吸引不畅,用胶布固定吸痰管,持续吸引期间要随时评估吸引的有效性,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调节。气道内吸痰采用密闭式吸痰管,俯卧通气时,由于重力等因素,痰液较仰卧位更易于引流,因此需要增加气道内吸痰的次数,防止痰液堵塞。口腔护理俯卧位通气时患者的口腔护理实施困难,应尽量安排在仰卧位时段。因俯卧位患者口腔分泌物增多,应在俯卧位通气前加强口腔护理。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①压疮:有研究显示,采用俯卧位通气的患者由于颜面部易水肿,颜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较仰卧位高。我科俯卧位通气患者牙垫与口唇之间常规使用泡沫贴,避免因俯卧位增加的压力对患者口唇造成压伤;每2小时变换患者脸面方向。②气管插管脱管与移位:加强气管插管的妥善固定,加强在体位改变过程气管插管的保护,加强气囊的管理。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Mounier等发现,两种不同体位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VAP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因此俯卧位通气时应落实预防VAP的各项常规措施。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在进行俯卧位通气变换体位前1小时应停止鼻饲,并检查胃排空,以防在体位变换过程中发生反流误吸。将患者置于头高脚低斜坡卧位,预防胃内容物反流。体位变化过程中气管插管的维护翻身过程至少由5名医务人员参与,1人站床头,负责患者头部,密切观察患者翻身过程中的情况,并担任此次翻身的总指挥,其余4人分别站于床的两侧,每侧2人。完成各项翻身前准备,充分人工气道内吸痰及口鼻腔吸痰,检查气囊压力,调整翻身过程中的呼吸机参数。在翻身过程中,站于床头人员负责维护气管插管,防止牵拉扭曲,翻身完成后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位置。由于体位改变及患者咳嗽反射,会有大量痰液及口鼻腔分泌物涌出,需及时进行吸痰,再次调整呼吸机参数,检查气囊压力。总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凶险,即使是在监护抢救设备齐全、抢救人员充足、专业的重症监护室,病死率也达到40%~50%。在俯卧位通气的实施过程中,气管插管的护理是一项关键,应加强气管插管固定、气囊管理、气道管理、口腔护理及并发症预防。对于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来说,积极的治疗与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