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休所是我军离退休干部集中休养、生活的场所,老龄化明显,呼吸心跳骤停(cardiopulmonaryarrest,CPA)发病风险高于一般人群。院外CPA直接威胁干休所离退休干部生命安全,其复苏水平不仅体现国家、军队的急救医疗水平,更体现党对离退休干部的人文关怀,彰显社会文明。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CPA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提高干休所离退休干部CPA后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已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引入“生存链”理论,立足构建军队干休所CPR“生存链”,深入开展CPR培训,全面提高复苏水平,实践并论证了CPR培训模式。军队干休所离退休干部是特殊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明显提升。CPA中老年人所占比例为24%~34%,院外心脏骤停的治疗率和存活出院率在世界不同的区域存在巨大的差异,院外心脏骤停的治疗率在北美洲最高(54.6%),亚洲最低(28.3%),而平均存活出院率亚洲仅为7.8%。提高离退休干部CPA后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存活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呼吸心跳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4分钟后将发生不可挽回的脑死亡,及时有效的CPR是挽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生命唯一途径。等到专业人士到达现场,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引入CPR指南“复苏生存链”的理论,结合干休所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地进行CPR整体培训,增强各环节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团队意识、衔接意识,明确早识别、早复苏的重大意义,提高患者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