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吸痰练习模型由不锈钢模具,经高温用进口塑胶材料浇注而成,在应用护理教学中具有材料柔软、手感逼真、操作真实等特点。
功能特点:
1、经鼻、口插入吸引管技术练习。
2、吸引管和YanKen管可以插入鼻腔和口腔,可以模拟吸痰。
3、吸引管可以插入到气管内,练习气管内吸引。
4、 脸部一侧打开,可以显示插入导管的位置。
5、显示鼻腔口腔的解剖结构和颈部结构。
相关新闻:
肺部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疾病种类多样,发病人群广泛,各个年龄阶段均可能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肺部啰音及呼吸困难等。对于婴幼儿以及老年人群,由于其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低,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等肺部疾病,且由于患者自身的排痰能力较差,如果痰液不能及时排出将导致呼吸道堵塞,会直接诱发患者发生窒息等不良事件。因此,对于肺部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也是临床肺部疾病治疗的主要措施。常规的排痰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排痰,但是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呛咳、憋气、呼吸道黏膜损伤、缺氧及发绀等不良事件,给患者造成了额外的痛苦。近些年相关护理专家提出将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应用于排痰护理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吸痰:(1)基于患者病史、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本研究选择德尔DRE-S型可控式吸痰管,管径、管长分别为8F、47cm;(2)应用可控式吸痰管对患者进行吸痰前,首先对患者进行有效评估,并给予其吸氧治疗,有效避免患者在开展吸痰过程中发生窒息等不良症状,然后对吸痰管的吸引性能、管道情况以及连线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待检查确认后设置控制压力为8.0~13.3kPa,开始对患者进行吸痰;(3)操作者将患者转向自己,让患者保持一侧张口,用左手拇指控制负压大小,然后用右手持无菌持物钳夹住吸痰导管的头端,插入患者气管内,在吸痰导管插入过程中一定要合理把握插入量,防止对患者的呼吸道黏膜产生损伤;(4)吸痰导管插入后,操作者旋转吸痰导管,对患者进行吸痰。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进行吸痰:(1)选取一次性静脉输液针,采用无菌剪刀以45°将其针头部分剪掉,保留管壁相对较薄的输液针软管,然后在距离软管底部约1cm位置剪一侧孔;(2)待一次性静脉输液针输液软管处理完成后,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其进行冲洗,然后将其一端与负压吸引器的吸引管连接,将另一端缓慢轻柔地插入患者气管内;(3)设置控制压力等相关参数后,对患者进行吸痰,在该过程中将输液软管边左右旋转边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时间尽量不超过10s,如果患者的吸痰效果不理想,需要进行多次吸痰,但是应注意每2次吸痰的时间间隔应超过3min。吸痰是肺部疾病患者常见的治疗措施,其主要目的是将淤积在患者气管内的痰液吸出,保持患者的呼吸道始终处于通畅的状态,防止由于痰液堵塞呼吸道而导致窒息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对于婴幼儿以及老年患者,其抵抗力、免疫力以及排痰能力较弱,仅依靠自身难以有效进行排痰,而借助吸痰处理有助于将痰液更加彻底的排出,保障原发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传统吸痰方法主要采用可控式吸痰管或者静脉软管,但是在吸痰过程中容易对患者的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并且容易引发呛咳、憋气、缺氧及发绀等不良事件。相对于传统吸痰方法,应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输液软管进行吸痰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输液软管材料较可控式吸痰管更加柔软,并且管壁较薄,在吸痰过程中不容易对患者的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2)输液软管具有与可控式吸痰管以及静脉软管基本一致的内径,并且弹性更好,在吸痰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堵管;(3)在长度上输液软管约为25cm,既可以有效达到吸痰的深度,又不至于误入食管而对食管造成损伤,而可控式吸痰管长度为47cm,在吸痰过程中容易误入食管,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此外,从经济性和可行性角度进行考虑,一次性静脉输液针输液软管更加经济便宜,且操作简单,对吸痰操作者无较高的要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吸痰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在临床吸痰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为了有效保障吸痰效果,护理人员还应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范开展吸痰工作,合理控制负压大小,遵循按需吸痰的原则。此外,护理人员还应积极配合患者翻身、叩背、雾化吸入以及湿化痰等其他干预措施,在减少吸痰次数的同时,促使痰液顺利排出,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吸痰效果。综上所述,对于需要进行吸痰的患者采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代替传统的吸痰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吸痰有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